• 丰硕成果的背后(代跋) 姜立贤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0-12
  •        我和成彪同志认识于他任中共沛县县委研究室主任的时候,深知其颇能为文。近几年,看到他的一些诗词作品,特别是看到他的诗集《沧桑随笔》后,甚是惊喜、振奋。正像几位专家学者评论的那样,亲真清新,情趣妙生;众体皆可,气象万千。当我看到几位书画界名人对他的书法、绘画也给予很好的评价时,更是眼前一亮,能文的胡成彪原来还是一位能诗、能书、能画的全才!古老的沛县又出了一位大文化人!我真为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高兴。
      伟人毛泽东有一句名言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”。成功诚可贵,精神价更高。精神是灵魂和骨子里的东西,是主心骨。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,没点精气神,无所事事,萎靡不振,是不会干事,也干不成事的。在今天有点精神的人,应该是有理想追求,肩社会责任,传民族文化之薪火,扬时代精神之风范,且能为此不辞辛苦,矢志不渝,不达目的不罢休的。阅读欣赏成彪同志的诗词歌赋及书画作品,并了解其成长阅历后,深感成彪同志就很有点这种精神。他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,却能在物欲横流、喧嚣难耐之中刻苦努力、长期坚守,埋头耕耘,以难得的脱俗和执着,在他挚爱的诗书画领域里终于修成正果,取得丰硕业绩。靠的就是他有“一点精神”,而且将这“一点精神”一以贯之,坚持始终。
      对于成彪同志取得丰硕成果背后的这“一点精神”,我想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。
     
    忠于信仰
      
    十几年的军旅生活,多年的从政生涯,铸就了成彪同志对党和祖国的忠诚,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。这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多有反映,多有亮点闪耀。今人吟风弄月固可欣赏,但一定不能忘记肩负的责任,不能忘记理想和追求,不能背离先进文化的基本原则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,才可能有穿越时空的胸怀和境界,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进取向上的精神情操。成彪歌颂祖国河山,歌颂时代生活,歌颂光荣历史,形成的一批诗词作品,是符合主旋律的。如他纪念焦裕禄的诗词:“墓前凭吊肃无言,心上丰碑五十年。一面红旗昭日月,双肩责任系方圆。清风拂地留芳草,民意载舟知好官。但使忠诚藏厚土,此生无愧对苍天。”他的学习随感诗词:“食禄何为宜自问,灵魂深处试良心。做官应念民间苦,执政当求主义真。人有大公添好梦,天存鸿德葆长春。此身但与国家用,无愧炎黄万古心。”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信念追求。又如他在感怀十三陵时写道:“笑墓主,穷尽心机,未带江山去。”在咏怀孟良崮战役时写道:“兵法当解《孙子》意,胜负在人不在天。”等,都艺术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。
     
    大爱情怀
      这里暂不说他为官爱民,入伍爱岗,仅看他在诗书画中洋溢的大爱,就很令人赞赏。在他的作品中,充满着爱亲人,爱同事,爱辛勤耕耘的衣食父母;爱民俗,爱典籍,爱汉赋楚骚唐韵晋帖;爱家乡,爱自然,爱伟大祖国的山山水水,等等。正是这种大爱情怀,不断地给他动力,充实营养,凝聚激情,产出精品。诗词本是言志抒情的,惟有炽烈的爱恋之花,才能结出精彩果实。在成彪的作品中,或唱沛风、咏刘邦、歌微山湖;或登黄山、游泰山、瞻井冈山;或观沧海、赏暮云、走九寨沟等,都有发自肺腑的表达,充满着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,读后令人感动和难忘。
     
    勤奋执着
      天道酬勤是句古训,也是真理,用在成彪同志身上是很恰当的。在成彪成功的路上充满着勤奋和执着。他深知“从来奋斗费蹉跎,学问做成须五车”,因而不辞“半生辛苦,满怀疲惫”,甘为苦中寻乐的耕耘者。纵观古今,凡有成就者,均能勤奋执着并做到“三忌”,即忌巧、忌盈、忌贰。忌巧,即绝不投机取巧。以拙应巧,以诚应伪,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方能厚积薄发获得成功。忌盈,即虚怀若谷,求知若渴。唯此才能百竿更进。忌贰,那些不忠诚,不坚守,无恒心,见异思迁者,终究是干不成事的。成彪同志入伍汗湿甲胄而不馁,为官夙夜在公而不悔,学习和创作诗书画更是废寝忘食,锲而不舍,求教不惧风雨路,耕文常伴不眠灯。因而他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。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收获,一分坚持一分成功。
     
    精进不止
      成彪同志办事、为文、写诗、作画都很讲究,很认真,很有责任心。爱琢磨,爱总结,才可能创新,才可能进入新境界。从他的《采桑子·过年》中我们看到,春节到了,本该休息放松一下,他却“回头漫点去年事”,感到“骄亦无端,馁亦无端,责任依然在眼前”。正因如此,他才先机在握,无论在工作中,还是在诗书画的创作中都是亮点多多,精品多多。他自号“湖西迂人”。“其实迂子识高韵,只是未能随世波”。有人说他号为“迂人”,实则在“立志自拔于流俗”,可谓一语中的。
      成彪同志是位“有点精神”的人,也是位闲不住的人。加之年过半百,不老不嫩,经验丰富,积淀厚重,正是收获的大好季节。我衷心祝愿他在自己喜欢的诗书画创作中,通过不懈的努力,博采众家之长,塑造自家风格,不断取得无愧于祖先、无愧于时代的更加丰硕的成果。 
    2013年5月16日于北京
    (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