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对岸梨花开几枝 读胡成彪先生《沙河即景》三首有感 浅 沙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0-12
  •         我的家离沙河只有50米。20岁的时候我离开家,读书、上班、结婚、生子,躲在小城一隅,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,不觉20年过去了。行届不惑的时候,读到胡成彪先生《沙河即景》三首。读一遍,再一遍,一遍又一遍,沙河水便在这种反复摩挲中漫过心头,漫过大地,叮咚作响地弹奏出许多的往日光景与花样故事。一切栩栩如昨。
            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,诗人来到沙河畔,看到一河春水。梨花似雪,老树盘根错节,喜鹊闻声惊飞。信步走上河堤,那是一条花红草青的春光小道。心旷神怡之际收获了《沙河即景》三首。
            (一)微风破水起涟漪,对岸梨花开几枝;老树新巢闻鹊语,晴光偕影下长堤。
            (二)梨花两岸明如雪,宜写新词宜放歌;骚客文章千古在,几人识得大沙河。
            (三)沙河倒影天蓝蓝,一脉春晖写自然;煦煦和风送往事,新花蔓缱旧缠绵。
            胡成彪先生的诗,向有唐风古韵,这几首,便如摩诘诗画,自在清新,有真性情。第一首写的都是沙河边的实景,风吹水动,树摇鹊起,生动而逼真,如我二十年前之目睹。一个明媚的午后,诗人从劳神的案牍走出,来到沙河边且行且吟,相伴云卷云舒,偷得浮生半日闲。当年,我懵懂轻狂时,经常来到河边,随手捡拾一个个土坷垃,磨成片薄,旋向水面,在连串的水花中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。又或爬上大树,掏出鸟蛋,烧到皮开肉炸,囫囵吞下。此皆天性而为,不着思考。读诗人这几句,忽然感到,无论世故人情如何变迁,根子的东西始终不变。我们在变,沙河的模样在变,但诗人在诗中传达出的那种质朴情怀,仍如当初的少年。
            第二首是诗人的慨叹,也是沙河儿女的一种忧伤。这种慨叹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怜,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。千古文章千古诗,有多少名篇在歌颂大江大河,又有多少骚人徘徊在梨花之下浅咏低唱。沙河水好、花艳,但有几人了解它,有多少文章曾经歌颂它呢?不在深闺人不识,终究是令人的遗憾的。人不识我识,人不咏我咏,诗人独得其妙,独解琴音。那么,在中国山川奔走的辽阔版图中,有多少像沙河这样寂寂无名的小河呢。感谢诗人,留下了这样美好的诗篇,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沙河岸边的儿女从中获得一种文化滋养。
            即景第三首,诗人要表达的是,重复的自然和不在重复的人生。有多少兴衰荣辱,浮华世事,俱住不归。新花唤起往事,也唤醒逝去的情思。那是青春的追求,那是童年的梦。非常有幸,十年前我曾与诗人一起工作,向诗人学写文字,学他那种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,受益匪浅。我自小在沙河边放牧牛羊,犁田种地,对长大后的生活有过无数的梦想。二十年,时代变化得真快。我本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不停在变,但始终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,怀念大沙河的蓝天倒影,怀念那一脉春晖的自然。
            在这么浮躁的社会,能静下心来读诗实在是一种幸福,能读到胡成彪先生这种如君子之交的平淡之诗是一种更加幸福。也许,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诗,那首诗写的是我们的故乡,那首诗里有一条河,那条河滋养着我们的前世今生。那首诗里还有一树梨花,那梨花是我们少年时的模样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013年3月于汉皇故里)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系青年文化学者
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