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站在山顶看世界 ——品读胡成彪的诗书画 吴广川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0-12
  •         我与胡成彪成为挚友,乃是因为文学的缘故。
      2010年至2011年,胡成彪先后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并被选举为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,令身边的文友高兴和羡慕,也使一些不了解胡成彪的人猜测和疑惑。但当大家品读了他在各类刊物发表的数百首诗词和一些歌词、散文,以及书画作品之后,由衷地信服了。我在这里说他“站在山顶看世界”,不光是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词,更是说他诗词的境界峻拔和高远。
      还是让作品来说话。
      且看这首五律《读杨家界风景》:“山自何年始,峰从底处来?群崖崛地起,众壑向天开。方过千回涧,还临百折台。复惊岩上树,问是孰人栽!”作者在这首诗中以两个问句开始和结束,让读者用思考的方式去认识一个博大的时空和景象。首句“山自何年始”,让人感受岁月的悠远;末句“问是孰人栽”则让人领略天工造化的神奇。颔联、颈联一静一动,从容描写杨家界的独特景象,八句一气呵成,在动与静之间引发读者联想。若无高境,必无此作。因而该诗被《中华诗词》和《诗刊》发表后,收录《中国诗词年鉴》(2010卷)。
      与之风格相近的另一首五律《咏太行村居》:“门前一壑远,屋后数崖悬。两步分高下,三家绕土塬。苍岩盘旧雾,野树映新烟。能作此中客,何求天外天。”以六个具体物像作铺垫,以一句“何求天外天”点出诗眼,将全诗推向高潮,可谓言简意远。在《文艺报》发表后,不仅收录《中国诗词年鉴》,还被推荐荣获了全国第三届华夏诗词奖优秀奖。
      再看一首五律《 厦门夜咏》:“晚步厦门湾,临风识大观。星迷荒岛外,月涌浪花间。灯火移船影,山形锁海滩。复闻潮汛起,天地正循环。”其壮阔景象跃然于纸,震撼于心。读此诗,如随诗人来到厦门观海,见浪潮来去,闻涛声起伏,荒岛外闪烁的星光,浪花中涌出的明月,海面上移动的船火和那山围水漫的沙滩,无不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。而尾句“天地正循环”更是出彩之笔,作者思接天地、心逾八荒,突显了大自然的雄奇与壮观。谁说当今无好诗,这首《厦门夜咏》,其情其韵,与古人相比毫不逊色,自然也被收入《中国诗词年鉴》。
      诗贵言真。这个“真”字所包含的一是真感觉真性情,二是真功夫真学问,三是真情景真气象。这些,胡成彪的作品都具备了。他的诗雅俗兼备,流转自如,独具一方天地。比较显著的特点是:白话入诗,情景交融,意象博大,主题鲜明,不见半点雕饰之痕。
      胡成彪的文学功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还从其散文作品体现出来,尤其使用文言的水平,更是令人刮目相看。仅选两篇短文:
      东篱采菊者,古之陶令也。篱下拾叶者,今之迂人也。
      是故天地无穷,浩然为气;山川博大,厚可载物;生命不息,各适所以。自古至今,圣贤相济,或造历史,或兴伟业,固可仰也。然随波逐流者,尤众也。
      陶令作归去来辞,盖欲求静也。非随波逐流,亦非圣贤也。
      人之所志,自乎行践,初生而一,日久而远。爱山水者,非山水也,心之境也。
      然人事不可废也。人皆醉山,则山不恒美;人皆采菊,则菊不恒雅。
      迂人效古人,世人莫效迂人也。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篱下拾叶序》
      沛之西北逾百里,有单县、成武诸县,民间遗落文物众多。
      沛有李猛者,尝以文宝书画荐余。然余穷人也,眼饱而已。偶有价廉者,或以物易之。单县刘氏者,专为古碑老石之利。民间廉价得之,有利则贾。
      丁亥岁初,李猛约余赴单。见刘氏庭前老石百余件,细观有数件可爱之物。归来告同僚赵立群君,约共往。赵君亦奇之,选数十件,县府以十余万币购之,置诸汉城公园。
      京城薛宣林者,有专攻,赴沛访古。余荐之。薛大惊。曰:沛有国宝也!
      余甚异,复视之,乃前日所置石梁也。是石方则盈尺,长约过寻,重可逾吨,高浮细雕,为皇帝归城之图,华盖宝马,前引后拥,呼之欲出。再察之,人皆宋服,城即宋郭,画亦有清明上河之韵。推之,乃宋代石刻之上品也。虽经昔时损毁,依旧神韵卓然。     
      该物屡经人手,余亦数度过目,皆未识其真相。何也?非无知也,是无心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得宝心得》
      而他发表在当地报刊上的两篇政论散文《汉风九章》和《文化散谈》,每篇都洋洋万言,更让读者感到了他的知识功底和思维能力。
      近几年,胡成彪还涉猎现代歌词的创作。按他的话说,歌词使诗词以更加通俗的形式走近现实生活。古体诗词亦可称之为歌词,因为它是音乐文学,谱曲可唱。不同的是写古体诗词必须受平仄格律的严格限制,而写当代歌词则更多了些自由。我是搞歌词评论的,曾多次呼吁,当今的词作者要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学习中国的古诗词和民歌,从中汲取营养,来丰富自己,否则难成大器。君不见,当代词坛名家,如乔羽、阎肃、琼瑶、方文山、陈小奇等,读他们的作品,总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的修养。胡成彪有如此古诗词的基础,加之他对音乐的悟性,一旦涉及歌词创作,则出手不凡。
      胡成彪至今创作的歌词不足百首,但多为精品。他作词的歌曲先后被著名歌唱家殷秀梅、屠洪刚及青年歌手张其萍等演唱,可谓好品如潮。他出版的歌盘《这片土地》在音乐界很受广大朋友的喜受。这里不妨挑出一首与大家共赏:《大汉刘邦》:“两千年岁月峥嵘,一万里江山纵横。楚河汉界,遥听龙吟虎啸;天地之间,当歌一代英雄。芒砀山下,那斩蛇的长剑,把一个汉字刻在历史天空!大丈夫,当如斯,威加海内,壮志如虹。大风起兮,大风起兮,写一卷潇洒人生。非帝王将相有种,是时势造就英雄。泗水亭边,莫道热血难酬;古沛城头,且听激扬大风。歌风台上,那高擎的酒觞,把一腔感慨举上高高天空。大丈夫照后人,不老的精神,不变的豪情。大风起兮,大风起兮,写万卷精彩人生。”这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,被张宏光谱曲、屠洪刚演唱,听后叫人荡气回肠。这首词在《词刊》发表后,又被数名作曲家谱曲,并付诸演唱。
      胡成彪不但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和词作家,也是很有才气和灵气的书法家。成彪作书,用笔扎实,稳健大方,进退得体,不尚奇巧,更有三点不同人处:一是我写我诗,二是左右手均可熟练运笔,三是特别讲究字外功夫。无论左手右手,都精气神十足。同时,他偶也画点小品,虽然不似科班讲究画理,但用水用墨用色恰到好处,虚实相生,灵动传神。一花一鸟一物都用拟人的手法,赋予鲜明的生活和社会内涵,寥寥数笔,加上几句诗文,极具思想境界,耐人品味。
      胡成彪的歌词、书画艺术之所以能有如此造诣,自然与其文学功底的密切相关。各类文学艺术是相通互补的。那挥洒的笔墨中有音乐的流动,有舞姿的飘逸。有了书法的笔墨功力,再学画画,那就是近水楼台了,因为书画都是讲究笔墨的。关于书画与诗的关系,成彪曾说:“书画使诗词的内在精神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和形象表现出来。”
      文学,文化,可以决定一个音乐家、书画家的创作品位、思想内涵。成语中有眼高手低一说。我坚定地认为,眼高,可能会手低,但眼低,决不会手高,只有眼高,才可能手高,因为那笔墨中融进了一个作者的审美高度。
      成彪少年曾两度失学,青年弃学从军,在恢复高考时读了大学。做过基层军官,当过地方领导,还在遥远的新疆住过办事处,现在又到县人大主持工作。在他担任沛县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,组建了沛县诗词协会和沛县文学创作团,组织创办了《歌风台》文学双月刊,主持编撰了一批高质量的地方文化丛书,策划筹办了刘邦文化万里行等十数个大型地方文化活动,沛县还被命名为中国书协创作基地和中国美协写生基地。我与他合作的《诗咏梁山一百单八将》亦在网上发表。
      胡成彪自称“湖西迂人”,且有诗句“但能诗酒健,不用问前途,”以表达他对文化的执着。他性情豪爽,喜交朋友,常借酒抒怀,临池寄情,放歌天地,一吐块垒。
      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希望胡成彪先生奋力前行,用更优更美的作品亮相于诗坛、词坛、书坛。我相信好作品是埋不住的,经典的作品必将留给历史。我们期待胡成彪先生在进一步刻苦努力之后成大才,成名家,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文化、文学、艺术的底蕴。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