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十三陵感怀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0-17
  • (刊于《雨花》报2007年第8期)
           从1368年到1644年,明王朝共经历了286年,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长不短的朝代。在这二百多年中,中国的疆土一直处于一种保值状态,除了一部《永乐大典》,几乎没听说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,因而又是一个贡献不大不小的朝代。然而明朝的皇帝却创造了一个旷世奇迹,就是将宫殿搬到地下,死了继续在墓穴中做皇帝。因此明朝的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规模、最豪华、最气派的陵墓。明朝17个皇帝,除了两个无奈之君,几乎都有五星级以上的陵墓。其中在北京天寿山一带扎堆就有13个,称为十三陵。
           大凡做皇帝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期望长生不老,或者家传万世,让江山永远握在自己手里。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,从一个叫花子,到主宰一统江山,历经九死一生,可谓创业艰难。一旦登上金銮宝殿,君临天下,品尝了当皇帝的滋味,只恨不能长生不老。纵然有其儿孙接班,也难以舍得丢下这座江山,离开这个世界。但是,既然能打江山、作皇帝,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呆子,心里都清清楚楚,人总是要死的,长生不老是相当不可能的。前边的那些皇帝哪个想死,哪个想丢江山,到头来都是天不如人意。人还是不情愿地死了,江山也被不争气的子孙拱手送人了。所以这个明太祖就想出一个绝招:建冥宫。一来为儿孙积点风水,二来说不定阴间真能继续享受齐天洪福,阴魂真能统治人间呢。因而他带头把宫殿造入陵墓。他与马皇后的墓穴--明孝陵,位于南京紫金山麓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。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健在时开始,一直修到永乐三年,前后用了20年,可以说极尽天下之秀,一点也不亚于他活着时的那个金銮宝殿。此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,看中了天寿山的风水,亲自为自己修了长陵。以后的子孙纷纷效法,并且翻着新法创新提高,一座更比一座豪华,最终还是修出了一个大清江山。
           浮华总被雨打风吹去,历史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。堂堂一个大明王朝,留下来的是什么,除了一大堆故事,具象的东西无外乎两大件,一部《永乐大典》,一组荒芜的陵墓。那些造墓的主人是否在阴间享受了生时的极权、极乐,只有鬼才知道。后人能够看到的不过是荒草一冢、断碑残础而已。当我们来到十三陵前,首先感受到的,是豪华映衬下的那个王朝的腐朽和悲哀。那些沉醉于阴曹极乐的帝王们,纵然心机用尽,又有谁能够带走江山呢。几百年过去,头上的太阳依旧日日如新,岭外的青山绿水依然生机盎然。面对世间的朝更代续,墓中的主人又可奈之何呢。更糟糕的,又被挖出来展览曝光,成了后人随意指点的谈料。这些陵墓不仅没有留住往日的辉煌,反而强化了后人的反面评价。正是应了辩证法的一句话:物极必反!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